“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记全国自强模范、荆州肢残人协会主席尹胜
□ 记者 刘思楫 荆文静 梅闻
5月18日,荆州市永生海绵有限公司机器轰鸣,载誉归来的尹胜赶早来到工厂,如往常一样骑上自行车奔赴车间,查看即将交付订单的产品。
工人们见到他一脸诧异,随即簇拥上前祝贺:“老尹,这么快就从北京领奖回来了! 全国自强模范,真是实至名归啊!”
两天前,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作为荆州唯一代表,荆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荆州市永生海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尹胜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殊荣。
“荣誉是肯定也是责任,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回馈奉献社会。”回归工作岗位,年过半百的尹胜依然心情澎湃。
从一名肢体残疾人奋斗成为一名企业家,从一个人与命运抗争到团结残疾人共同奋斗,尹胜成长为全国自强模范的经历,是一曲用钢铁意志谱写的自强赞歌,是一段用残缺之躯书写非凡人生的励志传奇。
折翼不坠向阳而生
1969年,尹胜出生在荆州区太湖农场。两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剥夺了他健康的左腿,医生断言:“这孩子可能一辈子要拄拐杖。”
艰难的开局,没有吓退一家人,反而坚定了父母把尹胜培养成才的决心。
从5岁开始,在父母的激励下,尹胜每天坚持残酷的康复训练——用一根麻绳穿过房梁上的滑轮,系在萎缩的左腿上不停做着拉伸,忍着疼痛用沙袋压住弯曲的小腿进行康复;亦或紧咬牙床,左手按压左腿,在院子里来回练习走路。
1989年,20岁的尹胜以优异的成绩从荆州财税技校毕业,在荆州区农垦农场管理局担任仓库保管员。他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因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全体职工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按照政策,他身为残疾职工可以留下。但年轻的他,不愿给政府和组织添麻烦,毅然选择主动下岗,把指标让给更困难的职工。
以诚为杖路在脚下
下岗后,尹胜四处找工作。在一家家具厂打零工时,他偶然了解到家具市场流行的红木沙发海绵坐垫需求量很大,于是在工作中处处留心观察学习制作工艺。
1995年,他拿出500元积蓄,从武汉采购回海绵和面料,在家尝试制作海绵沙发坐垫,以高性价比推销至当地商店销售,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两年后,凭借努力赚得第一桶金的尹胜,筹集8000元在荆州区开办了一个手工海绵作坊。
“每天工作18个小时,双手被化纤材料磨得血肉模糊。”回忆创业初期,尹胜眼眶微红。当时,为了节省开支,他把床铺搬到车间,用边角料海绵当床垫。
创业期间,时刻紧盯市场的尹胜敏锐地发现,手工海绵制作技术落后、成本高,必须转向现代化生产工艺。他多次前往石家庄等地,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
2000年,他筹备10万元租借2000多平方米厂房,购置一条生产线,雇佣七八个工人,创办了城南永生海绵厂,成为当时荆州市第一家海绵生产个体户。
为支持尹胜的事业,妻子毅然辞去工作,夫唱妇随投入企业发展中去。凭着诚信经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尹胜的海绵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乘着2008年北京奥运等众多发展东风,企业年产值一度达到1000多万元。2009年,尹胜又创立了荆州市永生海绵有限公司,先后在荆州经开区建起6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2条生产线,主营的海绵产品可用于沙发床垫、医疗床垫、汽车内饰等领域,年产值保持在1800万元至2000万元,在湖北省家具行业市场占有率排进前十。
创业难,对于腿脚不便的尹胜更是难上加难。遭遇挫折,尹胜却从不言弃。秉持这份信念,尹胜让一个蜷缩在市场角落的小作坊,蜕变成为拥有标准化厂房、年产值超千万的现代化企业。
“海绵”人生微光成炬
在荆州市永生海绵有限公司,有一道独特的风景——车间内,坐在轮椅上的质检员用放大镜核对产品编号,听力障碍的裁剪工通过手势与班长默契配合,智力残疾的包装工将成品码放得整整齐齐。
“我们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但每年都会固定招收残疾人。他们的工资待遇与正常人一样。”尹胜的用人理念朴实却充满爱心。
他在公司规定,招募工人、推荐学习技术、福利待遇等方面重点向残疾人职工、困难家庭人员倾斜。
据他粗略统计,企业每年可带动就业人员约25人,其中至少保留2名残疾人岗位。
“饮水要思源。我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一定要感恩回报社会,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尹胜的初心却始终坚守不变。
2018年,尹胜多了一个新身份——荆州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这个职务没有薪资,却让他开启了人生第二段征程。
这些年来,尹胜一直在助残公益事业上默默耕耘。身为一名残疾人,他深切感受到残疾人在就业、创业、融入社会等方面存在困难,只要看到听到遇到,他总是想方设法拉一程、帮一把。
“王奶奶,我们给您送助行器来了!”2023年8月11日,市肢残人协会组织开展“肢残人活动日”,他和协会成员亲自为监利市朱河镇胜利村76岁独居残疾老人送上助行器。
看着眼前拄拐的男子,老人颤抖着握住他的手,激动不已:“你自己腿脚不方便,怎么还亲自来了。”
这是尹胜20余年助残生涯中普通的一幕,上门只为兑现“一定把助行器送到残疾人手上”的承诺。
在尹胜的办公室,他常年备着三样“法宝”:记录残疾人需求的笔记本、协调企业用工的通讯录、装满助残物资的仓库钥匙。
每年,他身体力行,积极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残疾人,协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帮助残疾人,解决残疾人就业创业、康复医疗、上学升学等困难,曾被授予“荆州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残缺不是句号,是破折号,后面连着无限可能。”尹胜总爱用海绵比喻人生:“我们残疾人就像高密度海绵,看着柔软,挤一挤,能吸进整个世界的善意;松了手,又能把温暖加倍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