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仲寨村内仲姓人家有个不吃肉圆的习俗


苏北兴化市沙沟镇有一仲寨村,是原周奋乡下辖的大村,含仲一、仲二、仲三、仲四四个村,后仲寨村划分为仲南、仲北村两个村。2018年,周奋乡与沙沟镇合并成新的沙沟镇。仲南、仲北二村,均隶属于沙沟镇管辖。

仲寨村原名仲家寨。

仲家寨历史悠久,早在秦朝,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为了将古邗沟的水引入大海,开凿了子婴河。古老的子婴河水缓缓地从村南头流过,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仲家寨的由来可追溯到北宋时期,传说杨家将杨八姐率一支军队抗金曾在此安营扎寨。其时仲氏先祖已迁徙到此,由于当初村民是清一色的仲姓,再加之杨八姐在此扎寨,因此得名仲家寨。目前仲寨南北二村人口中大部分村民是仲姓,屈指一算,自宋代先祖从山东迁徙以来,仲氏已传之73世。

若干年来,仲寨的仲姓村民有一个规矩,日常中家家不吃肉圆,坐席时遇到桌上有肉圆自动回避,婚庆、祭祖时更只吃大块肉,不准肉圆上桌。久而久之,这个规矩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习俗。究其根源与仲姓的老祖宗——孔子的大弟子子路的死有关。

子路(公元前542—前480),姓仲名由,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字子路,也称作季路。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比孔子小九岁。孔子有三千弟子却只有七十二贤人,这七十二贤人里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首推他得意门生子路。

子路性格耿直勇猛,为人爽直、粗莽。跟随孔子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来,仲由便跟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周敬王37年(公元前483年),仲由担任卫国蒲邑宰。孔子路过卫国,从入境、进城到仲由庭院,所到之处整治有方,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孔子每到一处都说了“善哉”,这三句“善哉”是孔子对仲由政绩的肯定和赞扬。仲氏的“三善堂”堂号就源于此。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子路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公元前481年,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时,太子蒯聩因放荡不羁,怕被父亲诛杀便逃亡外地。灵公死后,大臣们集体立蒯聩的公子郢为君,这便是卫出公。逃亡在外十二年的蒯聩得知消息后,悄悄溜回卫国,勾结大夫李悝发动军事政变,将自己的儿子赶下了台,夺回了王位。此时正在李悝采邑中当总管的子路,不顾个人安危义愤填膺连忙往城里跑。子路进城后立即造访蒯聩,当时蒯聩正与李悝登于高台议事。子路要求新立的国君不要重用参与叛乱的李悝,在得不到答应的情况下,子路便放火焚烧高台。

蒯聩非常恐惧,于是命手下两名训练有素的武士打杀子路,子路英勇还击,打杀过程中子路不幸受伤,冠上的缨带也断了。子路想起老师孔子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重结缨带。两名武士乘机猛杀子路。最终,子路被砍作肉泥,年终六十二岁。

子路死的过程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高尚品德。李悝本来是子路的主人,但因为其不忠实于国君,所以子路还是坚决反对他,并要讨伐他,可见他的忠君的观念在当时已很强烈。子路为人正直, 遵循礼的规则,在打杀过程中,秉持君子不能没有冠,也不能掉冠的礼教,不幸的是子路用手结缨的空隙被敌方杀死,死得虽壮烈,却也很迂腐。

孔子在鲁国听到子路死讯,非常痛心,表示从此不吃肉酱。

子路的后代们——仲氏族人,崇敬老祖宗的壮烈之举,敬仰他的伟大人格,缅怀他的崇高精神,坚持不吃肉圆以示对先祖的怀念和尊重。

这个习俗在仲寨仲姓中上代传下代,至今不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