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高考生 这份攻略“志”关重要

时间:2025-05-27 10:03:00

省招考院发布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百问百答 涉及改革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等

近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发布《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百问百答(2025版)》,内容包括2025年高考生及家长应掌握的各类细节问题。记者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拓展整理,为即将迎战高考的考生送上一份“高考攻略”。

等级考试科目成绩分8个区间

今年,全国统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我省自主命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选报3科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至10日。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原始成绩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转换成绩于6月26日前公布。

对于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我省采取等级分数的表达方式,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区间,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区间人数所占比例。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区间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并计入总分参与录取。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考生的位次排名按照所有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由高到低排序确定考生的位次。高考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总成绩、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等级考试选考科目单科次高成绩顺序排序,成绩高者位次在前。考生总成绩、语文数学总成绩及各单科成绩均相同时为同分同位次。

普通类提前批志愿首分AB类

2025年普通类提前批志愿设置进行改革,将普通类提前批分为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和B类(平行志愿部分)两类,分别录取。

提前批A类包括本科计划、专科计划,含军事类、公安政法类、飞行技术、航海类、消防救援、综合评价、高水平运动队等本科招生,以及定向培养军士生等类型的专科招生。提前批A类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一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第二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院校志愿。除个别招生类型外,每个学校志愿一般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提前批B类均为本科计划,含国家公费师范生、省属公费生、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紧缺涉农试点专业等类型本科招生高校(专业)。提前批B类第一次、第二次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提前批A类、B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类填报。

此外,2025年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志愿设置进行改革,也将提前批分为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和B类(平行志愿部分)两类,分别录取。本科提前批A类包括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等组织校考的专业、省际联考的戏曲类本科专业。提前批A类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考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院校志愿下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本科提前批B类包括省属公费师范生艺术类专业。提前批B类第一次、第二次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提前批A类、B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类填报。

改革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

今年,我省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均在具有统一录取标准的高校及专业提前批推进了平行志愿,这是一次高考录取模式的改革。平行志愿能够增加考生的选择机会,提高高校的志愿满足率,实现双赢。同时,提前批还有部分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标准不统一,有体检、面试、专业测试、身体条件等特殊要求,如综合评价招生需使用综合成绩录取,军事、公安院校需参加体检面试等,对这部分高校及专业,今年将继续保持顺序志愿模式,后续根据改革需要逐步扩大平行志愿范围。

普通类和体育类的一段线是分别按照普通类和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与生源比1:1.2的比例划定的。达到一段线的考生具备填报常规批首次志愿的资格。我省普通类和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办法,按照分数(位次)优先的原则投档录取。在一段线内,如果填报志愿合理,高分考生的录取几率就比较大。但是,因为总体生源比计划多出20%,达到一段线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被本科录取。部分分数(位次)较低的考生未录取是一种正常结果,可以继续参加第2次、第3次志愿填报,选择相应的专业和学校。

文物全科人才“入学即就业”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和考古队伍建设,2024年起,我省实施了文物全科人才招生,定向培养任务由山东大学承担,招生专业为考古学,考生毕业后定向到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工作。考生须通过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且夏季高考成绩不低于我省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考生须自愿承诺签订并履行定向培养协议,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文物全科人才在普通类常规批次录取,录取时,文物全科人才志愿作为常规批96个平行志愿的组成部分投档录取。

2024年,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曾表示,由于招生人数较多,报考这一专业的难度可能比其他专业更小。此外,纳入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的学生在入学时就会统一签订就业协议,如果毁约,除了退还学费,毁约行为也会被记入诚信档案。高校招生季,“文物全科”本科生“入学即就业”的消息引起考生关注。据了解,“文物全科人才”的招生,不仅在山东施行,山西、陕西去年都公布了新的“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费定向招生计划,在考古学等相关专业下培养。三省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的原因,无外乎基层文物工作专业人才的紧缺。而更令考生关注的,是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能够“入学带编”“毕业带编”。

/ 延伸 /

本科综合评价招生

2025年在山东省开展本科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

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在普通类提前批A类,考生需根据自身取得的试点高校入围资格情况进行志愿填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试点高校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志愿及该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试点高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试点高校根据相关招生计划及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我省普通类一段线。

强基计划招生

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目前全国39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招生,具体试点高校名单如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成绩进行录取。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我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