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实至名归!一起看看昭通她俩的事迹~~~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清碧:
服装行业的“技术能手”

追求知识、提升技能,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张清碧从事服装行业多年,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她却从未停止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她敏锐捕捉到行业技术迭代升级的趋势,主动学习新型服装生产设备操作,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机械的维护保养知识。厂里引进一批新型智能缝纫机,工人操作上手困难,生产进度一度受阻,从未接受正规专业培训的张清碧主动请缨,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知识和经验埋头研究,最终掌握操作要领,并组织全组工人开展培训。在她的推动下,小组的生产效率较之前提升了30%,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她将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引入车间日常运作,优化生产流程,从面料入库检验、排版裁剪,到缝制加工、后期整理包装,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并张贴在显眼位置,方便组员随时对照执行,有效保障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她还引入5S现场管理法,要求车间物料摆放整齐、设备定期清洁保养、工作环境整洁有序。过去,车间裁剪废料堆积,既占用空间又造成浪费,张清碧通过合理规划裁剪区域,设立废料回收流程,使废料利用率提高了20%,车间空间也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无私奉献铸就品牌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张清碧经常收看《新闻联播》,她深知质量是服装厂的生命线。她常说:“我们手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客户对工厂的信任。”张清碧对品质的追求近乎严苛。从新款校服设计的构思,精挑细选每一匹进料布料;从袖口细密缝线,到包装边角的精准折叠,事事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定追溯源头,彻底整改。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换来了师生和家长对校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三晟服饰声名远扬,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销售版图不断拓展,从本地校园辐射到邻市县,甚至吸引了许多外省订单,过硬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源于张清碧和同事们的默默耕耘。
攻坚克难冲峰在前。服装厂的生产任务常常因市场需求波动而变化,紧急订单更是家常便饭。每当这时,张清碧总是带领团队冲在前面。2024年11月,厂里接到一批冬季校服的订单,要求在两周内交货,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张清碧迅速召开小组动员会,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安排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她连续数日坚守车间,与组员们并肩作战——困了就在车间角落打个盹,饿了就简单吃几口盒饭。在她的带动下,团队克服了疲劳、原材料供应紧张等重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订单交付。
以人为本关心同事。在人员管理上,张清碧善于挖掘员工潜力,根据组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速度合理分配任务,实现人尽其才。她定期组织技能竞赛,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在小组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举措,小组的人均产值逐年攀升。在紧张忙碌的生产工作之余,张清碧还十分关心组员的生活。她注意到车间工作强度大,员工容易疲劳,便向厂里申请购置了舒适的座椅和饮水机等设备,改善工作环境;了解到有员工因家庭困难而情绪低落,她主动伸出援手,帮忙联系厂里预支工资,还时常找员工谈心,疏导心理压力。

帮助弱势群体成就他人价值。在三晟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员工——她们虽身有残疾,却在组长张清碧的悉心关怀与带领下,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张清碧深知,残疾工人身体状况各异,为她们找到合适的岗位是首要任务。张清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善良与担当。为使残疾工人工作更加便利,每次开工前,张清碧都会提前将分配给她们的货物抱到平车旁,让这些腿脚不便的工友彻底免去来回奔波搬运重物之苦。张清碧不仅关注当下,更致力于为残疾工人的长远发展谋划。她鼓励残疾工人参加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提升职业技能。这些残疾工人在岗位上充分发光发热,成为企业重要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张清碧用爱与责任构建的温暖保障体系。她组织员工将一些生产过程中稍有瑕疵但不影响穿着的样衣、库存服装定期收集整理,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让这些衣物物尽其用,传递温暖。在她的带动下,整个车间洋溢着爱心氛围,工人们积极加入到这个温暖的行动中,大家团结协作,在全力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主动回馈社会。
坚守一线的“操机快手”


坚守一线劳动,争创一流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撒海燕2007年进入理世集团后,从装箱岗做起,经历挑选岗、包装岗等岗位,从工段长做起,最终成长为生产班长,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从零开始成长为推动产量提高的技术骨干。近年来,为提升业务能力,撒海燕先后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叉车培训等专业培训,目前,在装箱、封箱、修拣、挑选、配料、包装、油炸等生产环节中,她都是公认的“装箱能手”和“设备操机能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流的业绩。
立足创新驱动,争当技术能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撒海燕也在持续成长,逐渐成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2017年集团扩建升级项目、2022年集团年产3000吨薯类休闲食品深加工新建项目以及2024年噜咪啦年产4000吨复合薯片深加工新建项目中,撒海燕积极参与鲜切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膨化线、复合薯片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并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制定了膨化休闲食品生产线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推动生产工艺规范化。凭借对油炸机、包装机的深入了解,撒海燕大胆向公司提出“油改气”和包装膜由PE40改为PE28的技术革新建议,并得到公司采纳,实施技术革新后,“油改气”项目每年为集团节约100万元,包装膜改型项目节约成本80万元,她因此成为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助推手。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忠华 昭通工会
- 双星名人董事长发公开信称遭遇“逼宫”?旗下全资子公司:可信度不高,公司正常经营中
- 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实至名归!一起看看昭通她俩的事迹~~~
- IPO雷达|大医集团递表港交所,估值51亿去年亏近亿,市场份额低收入增长乏力
- 大众今年Q1净利大幅下滑,纯电车型销量暴增带来“甜蜜负担”
- “五一”假期国铁集团计划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2万列
- 科技创新显身手 匠心逐梦勇担当
- 激扬青春志 逐梦正当时——湖北武当山农商银行成功举办“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
- 君正集团:2024 年业绩增长,分红丰厚
- 纵览热点|武汉咖啡店老板回应因准时打烊收到顾客差评:网友支持让她感觉温暖,不会因为这件事有所改变
- 加班情况严重!知名APP员工在公司猝死!官方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