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的诗句唯美(8首最精彩的“烟雨”之诗)

第8名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
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
满林黄叶雁声多。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烟雨蒙蒙,天色阴暗,寒潮阵阵,黄叶飘零,林深雁飞,犹如一幅萧瑟的秋江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全诗简洁清新,蕴藉含蓄,超然脱俗,诗句间暗含游子思乡之情。

第7名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出自唐朝韩偓的《夜深》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
楼阁朦胧烟雨中。
寒食节深夜,春寒阵阵,梅白杏红,作者触景生情,思念起旧日恋人,两人曾经花前月下,恩爱缠绵,而如今却天各一方,不得相见,故写此诗抒发相思之情。
全诗虽然表面写景,但以景代情,景中见意,篇内有人,字里行间弥漫着无限思念所生惆怅之情,很富有诗意。

第6名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出自唐朝王昌龄的《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典型秋景下,抒发思乡之情。
深秋的一个夜晚,王昌龄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面上缓慢地移动。夜静湖寒,洞庭山犹如被秋霜覆盖一般。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似乎有海风吹过,带来阵阵南飞雁声。
全篇犹如一幅宁静而有诗意的太湖秋夕图,倦客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隐约可见,久久不散。

第5名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出自宋朝张嵲的《墨梅》
山边幽谷水边村,
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
更吹烟雨暗黄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依然孑孓独立,不畏严寒。
此诗表面咏梅,实则借梅花清高脱俗,能够长期忍受寂寞孤独,寓意作者清高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

第4名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出自宋朝孙觌的《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隐居太湖期间。此诗通过优美怡人的田园风光和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写得萧散疏朗,富有情趣,诗意盎然。
这首诗“一蓑烟雨湿黄昏”的“湿”字用得极为巧妙,贴切生动而富有诗意,可谓“诗眼”。

第3名 “庐山烟雨浙江潮”
出自北宋苏轼的《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一首奇诗,是一首精彩的哲理诗,寓意“闻名不如见面”、“仆人眼里无英雄”。
此诗首句和末句一模一样,但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没见到之前,觉得很高大上,朝思暮想,无限向往,但等真正见到之后,才觉得徒有虚名,也不过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而已。
这首诗写的很有生活,耐人寻味,不光是自然景观,有些人、有些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2名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出自唐朝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
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初春时节,春寒料峭,烟雨笼罩下的杏花失去了往日鲜艳的光彩,因为当时同游人已不在。此诗以景代情,寓情于景,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语句清新,委婉含蓄,含义隽永,诗意盎然。

第1名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唐朝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是杜牧的写景名作,绘声绘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诗意满满,无愧于“烟雨”之诗的压卷之作。
全诗语言明快,清新绮丽,妙笔生花,写景如画,描绘出江南无限春景,历史沧桑中再现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象,别有一番趣味,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