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哪天是感恩节(过了这么多年腊八节,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时间:2024-11-22 09:19:06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腊八节除了这些,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恩节。

腊八节最广为人知的传统习俗就是喝腊八粥,宋代以来,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提起腊八粥,自然不能忘了腊八粥里的各种食材,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

这些食材除了是腊八粥的原材料,还各自有着美好的寓意。

例如

桂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栗子寓意着“大吉大利”。

红枣和花生则寓意“早生贵子”。

我们在腊八粥里品味到的不仅是食材的美味,更是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除了腊八粥,腊八节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蒜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

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粥的。

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粥得有粥铺,以前粥铺不多,到了年关都关门歇业了。

所以,您上哪儿喝腊八粥去呢?都是各家自己做。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除了腊八粥和腊八蒜,在陕西一些地区,腊八节还有吃腊八面的习俗。

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在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泡腊八蒜最好选用紫皮大蒜,因为紫皮蒜不是那么辣,蒜瓣小泡出来口感更加脆爽。

腌腊八蒜一定要选用密封性好的容器,这样腌出来的蒜味道更浓郁,口感更好。

腊八蒜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经常食用可以开胃解腻,促进消化,还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可以预防感冒。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腊八节还是一个充满感恩的节日。

在腊八节这一天,我们要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感恩那些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和事。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他们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感恩朋友的陪伴之恩,他们与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同时,也要感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是他们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这个充满感恩的节日里,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可以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

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共同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同时,也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传递温暖和爱心。

过了这么多年腊八,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的初衷,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腊八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感恩和祈愿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