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孔子一生中的三大不幸:幼年丧母,中年失偶,老年丧子

时间:2024-08-29 08:03:11

"万世师表,千古一圣"自古以来就是形容孔子的。

孔子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现在不仅仅在中国,还有很多的国家都有孔子学院,这不得不说明了孔子的伟大,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门面。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孔子一生中其实也有诸多不幸。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是人生中的三大不幸,可是孔子就和这三大不幸都撞上了。大家都知道孔子是鲁国人,但事实上孔子的祖籍是宋国,而且孔子还是商代王室的后裔。孔子的先祖在当时受到了迫害,而不得不离开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先娶了一个鲁国女子,我们叫他施氏,但是这个施氏生了9个女儿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因为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很严重的,连生9个女儿没有1个儿子,必定会让丈夫有些心寒,于是他又纳了个小妾,这个小妾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个残疾人,腿瘸。在晚年,他的父亲就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叫颜征。在公元前550年,颜征生下了孔子,这就是孔子的身世。

但是孔子很不幸,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后,孔子便只能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过着平凡艰辛的生活,但不幸又发生在了孔子的身上,在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颜征就去世了,自此之后,便只留孔子一人独自游走在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孔子的第一大不幸——幼年丧母。

在孔子19岁那年,他娶了一个宋国女子为妻,在他们婚后的第2年,这个女人为孔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当闻听孔子有儿子出生时,当时的国君为孔子送来鲤鱼以表祝贺,当孔子收到这份礼物时,便给孩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按正常来说,孔子应该和妻子孩子美满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个女子却并不是孔子的知音。

我们不得而知,为何她当初会嫁给孔子?如果按照现在来看的话,可能这个女人认为孔子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在将来也可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在孔子无依无靠独自漂泊之时,她嫁给他为妻。但是在嫁给孔子之后,她却发现孔子并非那种能够在官场中游刃有余的人,自己已经跟他吃了这么多年的苦,他还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以后可能也就这般平凡,看不见生活的希望,她心中孔子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这种信念破灭了,这种苦日子她真的不愿再继续过下去了,所以最终她选择离开孔子,所以孔子在中年之时失去了伴侣。我们就叫它"中年失偶"吧,虽然没有中年丧偶那么凄苦,但是对孔子的打击却不比中年丧偶要少。在妻子离开之后,孔子对自己的儿女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在公元前483年,孔子当时已经68岁了,他周游各国却始终无所建树,他虽然有心做官,但却始终不被重用,只能教书育人以求谋生罢了。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了孔子的身上,他的儿子孔鲤在这一年先他而去了,孔子又体会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都说"孔圣人""孔圣人",但是面对这种痛苦圣人又能圣到什么地步?圣人也有七情六欲呀,更何况他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啊。在公元前479年,孔子也不幸离世,历史总是这么有趣,孔子在活着的时候不被重用,经历了幼年丧母,中年失偶,老年丧子的悲痛,但是在他死后却意外地变成了一个伟人,万世师表,千古一圣。

孔子不得不令人敬佩,他是个有思想的大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千秋万世。